close

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番荔枝原產於熱帶美洲,台灣最初由荷蘭人引入;據明朝沈光文有「釋迦果詩,可證最遲在明鄭時期即已引進,植於台南一帶。然後擴展種植於中南部,但僅小面積種植。台灣早期所種植之番荔枝,一向被認為雜果類,僅為庭園栽植,或小面積種植,很少有大規模經濟栽培,由於放任栽植,粗放管理,所以果實小,產量低,商品價值差;且一年僅採收一次,即僅生產七月至九月間之果實;又果實生理特性,採收後易快速軟熟,不耐貯藏運輸,均為早期不受重視之原因。


    產業分佈

  番荔枝雖引入栽植已有四百餘年歷史,但自民國六十九年始列入台灣農業年報之產業別栽植面積統計之林,據農業年報統計,迄民國八十九年止,全台栽植面積為5,500公頃,其中台東縣約為4,500公頃,占全台栽植總面積之81.8%,故台東縣為全台番荔枝之主要盛產地。


    台東縣番荔枝產業發展

  鳳梨與柑桔原為台東縣重要經濟果樹,然自民國六十九年始,台東縣主要經濟果樹之一的鳳梨,由於農村勞力缺乏,資材費用上揚,生產成本提高,而鳳梨售價,因國際市場競爭劇烈,果價偏低,無法提高果農興趣,致種植面積漸少;而柑桔自民國六十六年起,由於生產已呈過剩現象,又國內市場有限,柑桔市場偏疲,至民國六十八年更因柑桔國際市場競爭激烈,外銷量逐年降低,後因黃龍病等蔓延迅速,種植面積大幅縮減。致此兩種重要經濟果樹產業式微或廢耕後,曾造成台東縣人力外流,農村蕭條,農業經濟衰退之局面。番荔枝於台東縣栽植風土適應性良好,果樹種類乃適時更新番荔枝成為主要經濟果樹。由於採集約營,利用修剪及栽培管理技術之改進,矮化樹型及產期調節技術之開發與應用,使產期調節為一年兩收,供果時期延長,生產量增加,果形大,品質好,已成為台東縣一項新興特產經濟果樹,藉以促進台東縣農業持續發展,繁榮農村經濟,番荔枝產業可謂居功厥偉。由於台東縣主要經濟果樹種類更新為番荔枝,形成產業經營,逐漸促使產業發展。


    產業現況

 


    (一)品種

番荔枝品種不多,主要有細鱗種、粗鱗種、軟枝種、大目種、紫色種及台東一號等,其主要特性如下:
A.細鱗種:
果表鱗目小,鱗溝淺平,鱗目為黃綠色或淺綠色而平滑,果實較小,種子多,果肉率較低。
B.粗鱗種:
果形大,果表鱗目大又突起,果實硬熟期鱗溝深陷,呈奶黃色,鱗目為綠色或淺綠色,果粒比重大,肉質佳,果肉率高。
C.軟枝種:
果形大,果表鱗目大又突起,深綠色,果實達適採期鱗目展開不明顯,外觀較難判定成熟度,果實易軟熟,果粒比重較輕,果肉率稍低。
D.大目種:
果實碩大,重可達800至1200g,外觀良好,唯果實糖度稍低,果肉缺Q感。
E.紫色種:
自國外引進,果鱗顏色為紫褐色,鱗溝呈紅色,果實較小,易軟化,肉質水化,口感稍差。
F.台東一號:
為新選拔之優良品種,鱗目大呈黃綠色,鱗溝展度大,為奶黃色,外觀鮮明亮麗商品價值高,外觀採收成熟度明顯,果肉利用率高,肉質好,風味佳。細鱗種雖產量高,但果實小,果肉率低,商品價值較差,已漸被淘汰更新,種植面積甚少。粗鱗種目前栽植面積最多,樹勢比較之下屬中等強健,果實中等大小,肉質佳風味良好,口感不錯,外觀採收成熟度尚明顯,但因易受氣候逆境與環境等影響,夏期果與冬期果之產量不穩定,易致減產,栽培面積也逐年遞減。軟枝種由於產期早,果實大,產量較穩定,有漸次取代粗鱗種而成為市場主流品種。台東一號外觀商品價值高,可提供果農採收成熟度標準,減少生產至運銷間之損失,具有市場潛力。大目種由於果實大,但口感稍差,未來發展有待觀察。


    (二)產期調節必要性與實施方法

  早期生產之番荔枝,年僅採收一次,即自七月至九月間之夏期果產期,時值高溫多雨季節,果實採後三至五天即告軟熟,不耐貯運,易造成生產至消費間之損失。且時值多數水果種類紛紛上市,市場競爭大,致收益不穩定,易價賤傷農;又逢台灣颱風季,易致減產歉收。故番荔枝產期調節以促使分散、延長產期,以提高品質,增加收益,實為經營上之一項重要工作。
  番荔枝產期調節主要配合整枝修剪而進行,於二、三月間施行冬季修剪,以整理樹型,矮化植株並全株落葉,以培養七月至十月間之夏期果產期。於六至八月間行疏枝、疏果與夏期果採收時,就樹冠內當年生發育枝(側枝)等短截為6至10公分,並去除短截枝上之樹葉,促使開花結果,以生產十一月至翌年三月間之冬期果產期。使產期調節為一年兩收,即生產七月至十月間之夏期果及十一月至翌年三月間之冬期果產期。


    (三)開花生理與著果

  番荔枝之花為兩性花,即雌雄同花,一朵花上同時具備有雌蕊(柱頭)與雄蕊(花藥與花絲等),花器由萼片、花瓣、花藥、柱頭等所組成。番荔枝之枝條經過修剪後,於一年生成熟枝條上之節位萌發新芽,花通常著生於當年生之側枝(春梢)之頂端或基部之葉腋,可為單花著生或1~5朵花簇生於葉腋,同一葉腋可連續開花,同一枝條亦可連續開花。番荔枝從花蕾發育到完成授粉階段,大約需要三十四天,而大部份`之雄蕊花藥在清晨五點至八點之間開裂,由於雌蕊的柱頭上會分泌粘液,當成熟的花粉掉落時,協助完成授粉工作。
  番荔枝開花之雄蕊花藥開裂時間,即為授粉期,約有78.9%係於清晨五點至八點期間進行。故開花授粉期間果園管理作業之病蟲害防治作業最好於下午進行,避免正當花瓣張開,花粉散落時噴灑藥液,可能將花粉沖散掉落,或擦傷柱頭器官,使著果率降低或果形不整,造成低產或商品價值不佳。
  為穩定番荔枝果實產量與提升商品價值,配合開花授粉時間,於上午五點至八點間進行人工授粉作業,即自授粉期之花朵採集花粉,再將瓣開期之花朵剝去花瓣,施行人工異花授粉;不但可提早產期,提高產量,且因授粉較完全,促使果實發育良好,果粒大且圓整,提升商品價值。


 


 


    (四)採收後處理改進

  番荔枝當鱗溝展開,顯現奶黃色時表示已可採收,如採下成熟度不足或未硬熟之果實,將無法正常軟熟,而無商品及食用價值。番荔枝果實採收後,必須按重量、外觀、色澤、成熟度與缺陷等特性選別、分級,然後包裝運銷。番荔枝果實之分級係以重量式蔬果分級機進行分級作業,分級機構造係利用天平槓桿原理,以天平秤差之感應方式,傾斜水果以達分級效果;就果實外觀與保鮮而言,機械分級與包裝較傳統人工分級包裝作業,可減少中度與重度之擦傷率,對果實保鮮效果,外觀品質之維護較為良好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釋迦太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